星期二, 9月 20, 2005

空間權力

拓圖的意涵

→利用“拓圖”的行動,將你平常所熟悉但沒有仔細觀察的物件,紀錄下來,
改變以往以眼睛為主的觀察模式,透過手的觸覺重新感知物件的本質,並發揮想像力定義新的意義與型態。

→拓圖後的圖騰紋理:拓圖將物件的質感記錄下來,透過創造者經驗與想像力重新拼貼出不同的圖案,也利用不同的拓圖方式〈顏料….等〉記錄創造者當時的心境。

→拓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難忘而有趣的體驗。也可以嘗試用拓圖來寫日記或遊記,組構成生命旅程的紋理。

→拓圖也讓人發現物件背後隱藏的意涵,不管是政治性還是暗喩。

→我們習慣用視覺來觀看環境,卻又對環境視而不見。透過手腳與空間表面的接觸,我們更加體會身體與環境的緊密連結,也反思自我和環境的關係。




* 人與物的深情對話*

物的意義指涉為何?


a.是個人的權力或關心?是個人的理念或是宗教信仰?是回憶或是關心?
b.意義並非靜態或是固定的。我們應該要探討意義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改變,並了解人們賦予物體意義的過程。
c.意義並不存在於真空之中,它傳達了個人環境與歷史脈絡中實現。
d.意義並不是獨立存在於世界或是人的腦海裡,它是人與物體交互作用的結果。
e.物的意義如何與其它的意義系統;如口語溝通有何區別?物體的物質性在此意義中扮演何種角色?




物的意義之分類:



〈1〉機能導向:只單純的表達其工具性的目的,此物品可以被其它物品取代而不損失其意義。
〈2〉抒發情感:人們可以經由與物品的互動而抒發情感,獲得喜悅。
〈3〉個人經驗與當下情境做結合:將個人經驗跟它當時所使用的一些物品結合,兩者變得密不可分,變成那個物品好像就具有這樣的經驗在裡面。
〈4〉標記性,成就的象徵:藉由自我界定的目標而努力,並利用社會所認可的符號作為追求目標的指標。
〈5〉寄情:將個人的喜悅與痛苦具體表現出來。
〈6〉溝通的工具,自我的表達:和陌生人溝通引發話題,表達自我。
〈7〉連結關係或區隔自我:一個具象的物體,可以讓人憶起過去的經驗或是與親友做連結;傳達社會地位,使其有別於他人。
〈8〉自我的體現:有時物的意義是多重而深刻的,物與自我的界線會逐漸的模糊。
〈9〉對應心境,意義在時間的流動中轉化。
〈10〉隨境遇變遷,人在與物的互動中成長。





空間權力
*市民城市,誰的城市*

都市空間除了是容納街道與建築物,以滿足市民遮蔽.安全與活動等需求的實質空間外,更是表現市民價值觀的社會空間,也是社會結構中擁有不同位置與利益的團體,彼此角逐競爭的場所.
靜觀台北市幾年來都市空間的變遷,其表現出來的追求”乾淨”與”秩序”的心態,令人感到不安.
台北市的文化與活動遠不及洛杉磯與紐約的豐富多元,卻漸漸朝向洛杉磯的軍事化,紐約的迪士尼化與新加坡的嚴刑峻罰政策方向發展.

*軍事堡壘洛杉磯? *
長久以來洛杉磯市政府.財團與都市設計師聯手,透過空間的安排,刻意將洛杉磯設計成一個種族隔離的城市.一方面市中心的設計以及活動的安排要能吸引中高收入.守法.”值得尊敬”的居民;另一方面,都市裡的公共空間與設施要讓窮人與流浪漢無法在這裡生活,於是利用無所不在的電眼,上鎖的垃圾桶,無法躺臥的巴士候車椅,裝有撒水器的草皮,關閉公共廁所,以防止所謂行為不合宜的人停留在社區內,達成種族與階級隔離的目的.
設想市政府願意花大筆經費興建監獄與這些措施,但卻不改善貧窮問題……結果城市越來越像一做軍事堡壘.

*紐約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
紐約市中央車站附近十幾個街廓的商家,組成一個基金會,計畫重新整頓該地區,已成為紐約市的迪斯奈樂園.
狄斯奈樂園象徵整潔.安全與秩序,這些可能是城市所嚮往的好品質,然而他是一個沒有歷史與傳統的地方,並且由一個中央集權的資本家所掌控.為了得到進入樂園的許可,人們必須付出金錢代價.那裡沒有衝突,痛苦.沒有遊民,也不會有人示威.人們藉由金錢的購買,暫時連真實的生活世界.

*“淨化”城市與“禁化”城市? *
北市一心一意想要邁入世界城市之林,但是城市的競爭力,究竟應該建立在市民現實生活改善的基礎上,充分展現豐富多元的文化價值活力,還是一味地致力於城市的裝扮美容?為了邁向國際都市之路,市府迎合中產階級的生活品味,透過一連串強勢措施,要將台北市塑造為乾淨而充滿秩序的城市.

*打擊犯罪,必須犧牲隱私權? *
都市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各式各樣,充滿差異的人,可以在都市公共空間中直接互動.差異讓人興奮.帶給人成長;而街道就是都市中最有活力的器官.然而依賴電眼,卻有可能讓人產生”旁觀者效應”,失去了與陌生人相處的能力,並且增加人際的不信任與隔離.
回到那句支持電眼的老話: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怕人家看?想一想父母不准小孩關房間的門.老師要檢查學生書包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說的?問題是誰擁有界定”壞事”的權力?缺少了基本的人權觀點,電眼很可能成為中產階級與有權者的暴力

*尊重包容,城市進化的契機*
治安敗壞,有人不去探討政治與黑道掛勾的卑劣.不批評貧富差距的增大,卻甘於交出自身的人權與自由,去支持嚴刑峻罰.贊同鞭刑.試問,想要用剝奪人權的方式來保障人權本身不就是很弔詭的事嗎?

彩虹的國度
*“殘障”的公共空間*
對於大多數所謂四肢健全的人而言,都市不過是都市,我們把在都市空間中行走與開車視為理所當然的權力,從來不必反省,檢視自己的四肢,所謂的殘障者是一群天生不幸的人,既然天生不幸,就只好自認倒楣?
換個角度想殘障與否不一定為生理所決定,他還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空間.身處在不重視人權的台灣,人行道上停滿機車,騎樓地面高低不平,四肢健全也變成殘廢,所以殘障不是身體有缺陷的人而是我們的城市.

*同性戀被迫在愛情的公共舞台隱身*
在異性戀為大多數的主體時,加上傳統的中國思想覆蓋下,同性戀被視為異類,她們隱藏自身的面貌.就算是有勇氣表明自身的人,也被套上改邪歸正的期待,
白人看不見自己的膚色,基督徒成別人為異教徒,異性戀不稱自己為異性戀,只有少數人才會被貼上標籤,所以如果將異性戀看成自然的存在,不必探討異性戀的成因,也使得異性戀無法看見自己的差異,導致我們的空間為異性戀空間.
*在夢想的天空掛上彩虹*
同性戀與異性戀是相同的存在,只是所愛的人性別不同而已,所有同性戀犯的錯,異性戀也有做過,異性戀所做的貢獻,同性戀也不會少.
我們所歧視的只是同性戀的這個標籤而已,一個不是屬於自己同類的標籤,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把同性戀,異性戀這些專有名詞拿掉,在一個以人的架構下,誰都沒有錯,誰都有存在的意義.

*推土機走了以後*
在都市發展的前提下,一定需要犧牲少數人的安穩生活?
推土機拆掉了違建,不僅拆掉了安身立命幾十年的家園
也摧毀原本緊密聯繫的鄰里情感,就近互助的支援……
一個希望,快樂的城市,又怎能無情?
*人鬼同居的奇景,老兵悲劇的一生*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的軍隊撤到台北市,尋找暫時的落腳地方.當時並沒有眷舍的分配,軍人的本色是軍紀嚴明,不能侵擾百姓,所以就在這原本日本墓園的地方待下來,這只是反攻大陸的暫時棲身之地.這棲身之地也漸漸變成了自己的家園.

*富裕中的孤島,冷漠中的溫暖人情*
在現在的台北都市裡,人們住在公寓裡,結實的水泥牆,隔住了外在的危險也隔絕了人之間的溫情,而看似落後的眷村,卻有大同世界最真實的涵義.

*拆遷背後的政治*
身處再高樓環繞的十四,十五號工於預定地,這眷村的確是代表著落後的表象,但這裡所隱藏著的人與人的關係卻是都市計劃平面圖所看不到的,我們只是把它移除改成看似繁榮的都市,我們卻流失了現代都市所渴望的人情味.

*都市推土機,推倒的不只有家園*
住宅絕不只是一個空空的盒子,搬家也不是將物品從一個盒子放到另一個盒子裡.家有包含時間的痕跡,當都市計劃抹平了一個地區,也表示這都市的記憶被切斷,而被驅逐的那群人對家的記憶被硬性的從新開始.我們的都市計劃並沒有給我們這一部分的解答.

*希望,快樂的城市,怎能無情? *
在公園開放規劃設計徵選之時,一份描寫拆遷前的景象:密集的違章建築,形成一片髒亂,與四周地區高樓林立,商業繁榮景象形成強烈對比,有都市之瘤的封號.
它反映了對都市失序的恐懼,而誰來定義社會失序,是中產階級的人嗎?貧窮並不如想像中失序,道德瓦解,行為偏差,他呈現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處理經濟,階級問題,僅是建築環境的更新,只是把問題藏在住宅水泥盒子裡,並不是解決問題.

解讀空間

*地圖權力學*
論地圖的定義與形成
→首先由自身的想法與思想的養成進而形成自我觀念,而去創造一個具有偏頗性的地圖。




地圖→ 一個文本〈不被質疑的依據〉
因為許多人使用→而形成三人成虎的特性,認為這是正確的…對空間的舊有認知…並無法確定其價值的確立與客觀和諧的狀態。
性別 階級 主權

表現真實的勇氣與純真

每個人對環境的敏感度與所觀察的方向
形塑出自我的認知地圖


*如果學校是兒童樂園*
學校空間→重要的場所→空間的演化
將教育純粹的表現出來,無須任何權力與意識形態的介入


舉例說明

→民和國小
→林洲民建築師
→沒有司令何來的司令台;如同對操場的設置存疑

→頑皮故事集
→侯文詠
→請說國語;意識形態的入侵、蔣介石;英雄崇拜

空間的解放
思想的解放 -----→實例-----→林洲民
壓力的解放




不同的土地會形成不同的文化→為何PU跑道每個學校都要有
參與設計→共同參與設計→空間的想像與觀察活用




*看見塗鴉*
塗鴉→存在性→自我存在價值→『我』的存在→領域性


自己寫
別人寫→改編

特定族群的勢力範圍

宣洩自我內心的真實語言,因為受到社會的價值觀與不認同所產生的壓抑情節,反映出社會對青年意見的漠視。
→歧視問題
→性別問題< 男→自我的認同
女→溝通分享的橋樑
→如今塗鴉反成為另一種美化的工具,也成為資訊傳遞的媒介
→塗鴉→褪去了社會既成的包袱,才能夠反應真實



* 災難空間*
看我活得久,還是地沉得快

→魚塭→地層下陷

各方角力 群眾暴力
利害關係 ------------ 矛盾與缺乏遠見
弱勢團體


默默承受
無法可管

將不合理的事情容忍成一個正常的現象,不清楚一個錯誤的決策將會帶來何種災害,以及對環境的漠視及不尊重和價值觀的錯誤建立。



何處是我家
住宅→代表性→裝潢→風格〈人心理的延伸〉

→家的定義再解構→印象被推翻
→舉例出林肯大郡與民生別墅事件所引發出個人自我危機與對家的定義,
負向心理形成對社會的異質看法,導致原有的觀念改變。
『家』這個字成為了負擔,家的定義→災害→逃離與溫暖
→影響
1.〉社會問題
2.〉家中記憶的瓦解

懷著疑問,度日如年,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 跋*
→對環境的感觸與另類解讀、想像力的重要性




人→才是主角

心理
生理 >尊重環境達成平衡
感性
情感

建築人心中自負的表現,而忽略了使用者每個人都有能力經營與改造空間。
開放自我的感官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